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装饰材料科普讲堂
建筑的材料之美

物质材料是制造的基础,历史中的材料革新与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联。人们利用不同材料独有的物理属性,传递丰富的视觉与触觉感知,在历史进程中找寻新的情感维度。土、石、金属、木、玻璃、塑料、砖等,借以不同的光感、色温、肌理、结构,都曾在空间建构的创意中,表达着某种知觉记忆,承载着重要的设计理想,重点倒不在于它们的繁复与昂贵,材料的纯粹之美,来自于其本身的功能在空间中恰到好处的发挥。

 

混凝土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曾说,“房子就是让人生活在其中的机器”。20世纪初建于伦敦的Isokon公寓曾是格罗皮乌斯等现代设计精英的居所,由建筑师Wells Coates设计,这个主要由混凝土砌块构成的建筑,如同一艘纯白的远洋油轮。混凝土的稳固性与线条感清晰地呈现出来,作为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由功能价值为中心而生出的空间之美,显得流动、明快。




同年,由弗兰克·L·赖特设计的位于美国的流水别墅,水平伸出的交错的混凝土平台与垂直延展的粗狂的岩石支柱,形成交错的张力和质朴的雕塑感。在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中,建筑与周围的清溪、山石、森林融为一体,成为赖特“有机建筑理论”的典型示范。


 

 

1937年,芬兰。现代主义大师阿尔瓦· 阿尔托设计的玛利亚别墅,在建筑中延续了自然树木的肌理,木材、砖等传统建筑材料使他的现代建筑富有亲切的人文情感与温暖的色泽。他曾说,“建筑师的任务是给予结构以生命”。


 

 

建成于1996年的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是彼得·卒姆托的代表作品。设计师感悟到当地石材的灵性,构想出庄重肃穆、平和韵致的空间规划。彼得.卒姆托曾说,“山脉,石头,水,用石头建造,石头的建筑,建筑处于山脉之中,建筑从山脉中凸现出来。建筑被山脉湮没。怎么样用建筑的方式表达和解释上述几个感性的词汇?”


 

日本建筑师坂茂的“纸教堂”设计起因于日本阪神的一场7.2级地震。从功能意义上,纸教堂拆卸和组装的过程灵活,与地震环境相适应。而纸张的透感与包裹约束力同时呈现在这一空间中。58根长5米、直径33厘米、厚1.5厘米的纸管于内侧直立,围合成一个椭圆的中堂空间,内部可容纳80个座位;玻璃纤维浪板墙体轻松架构于外侧,形一个矩形的围幕。柱廊与墙体的质感对比构建出富有光线穿透力的灵动空间,神圣的光辉穿梭于之间的回廊。纸教堂于2008年搬移到台湾南投县。





金属

1997年,由加拿大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落成,举世瞩目。建筑材料是玻璃、钢和石灰岩,并由外覆钛合金板的不规则双曲面体量群组合而成。这些材料帮助塑造了一种新颖的结构与光感效果,为西班牙这座拥有造船业历史传统的城市注入了新奇的空间体验,也为世界建筑史制造了惊奇。




2009年,中国汉诺森设计机构的迪桑娜西丽办公楼项目作品荣获德国iF设计大奖室内设计类唯一金奖,国际评委会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被以线条元素贯穿整个环境的设计,以及选用木材、水泥、钢铁和玻璃所打造出令人振奋而热情的陈设所深深吸引——这个简单而高雅的设计展现其巧妙且成熟的材质运用与加工,传达了建筑本身的功能性,同时保留其独特的精致美学。”汉诺森的设计哲学及对建筑空间有自己的理解:事实上,这种严格意义上的形式和手段的简约,包含了人对知觉、力量的追求,是一种策略,是对建筑赋予视觉效果和感情诉求的诠释。




罗湖艺展中心”项目中,汉诺森设计机构把两栋建筑物之间的空地转化为大型室内休闲广场。向上建立的钢制透光墙体将空间分隔成半闭合的状态,加强了动线的趣味性体验,通过建筑内商铺业态的热闹繁复,与公共开放空间的沉静,所做出的对比,形成清晰而强烈的空间个性。





亚克力

上海2010年世博会英国馆,是一个形似巨型蒲公英的建筑,虽然它的设计寓意是一张打开的包装纸,将包裹在其中的“种子圣殿”送给中国,作为一份象征两国友谊的礼物,但这些由6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触须,给予建筑轻盈的效果,更像是刚刚从天空停落在地面上的绒球。在夜晚,这些触须状的“种子”顶端的彩色光源可以呈现多种图案和颜色。由于亚克力质量很轻,所有的触须都能随风摆动,使展馆表面形成各种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




 

大理石

2014年,在Triptyque建筑事务所Groenlândia项目中,大理石与玻璃、混凝土的结合呈现出坚实与明净,耐用与灵动的和谐自然。大理石营造了一种洁净、纯粹、优雅的空间品质,同时,表面的肌理与阳光下的树影融会贯通。




 

玻璃

MVRDV在阿姆斯特丹为CHANEL旗舰店打造的水晶屋项目,由特别制作的玻璃砖构成外表。一方面,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与工程公司ABT以及承包商Wessels Zeist合作提高玻璃砖的强度,使其能抵抗一辆汽车的直接冲击,玻璃砖以透明的工业粘合剂粘在一起。坏掉的玻璃砖能够被单独替换、并回收利用作其他用途。透明玻璃与原有建筑的叠合,给予空间奇幻的效果和细腻、清透的质感,也在视觉上创造了一种差异刺激。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